首页 关于我们 发行服务 广告服务 公司新闻 发行资讯 订阅卡录入 发现温州

TOP

探寻冰封的神秘国度:尼泊尔
2010-09-19 10:36:23 来源: 】 浏览:29948次 评论:0

65e51dc5g81d189be4601&690.jpg

65e51dc5g81d18a9eed88&690.jpg

   尼泊尔,一个你无法不敬畏的国度。2500年前佛祖释迦牟尼诞生于此,这里拥有最纯粹美丽的漫天众神,有着8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还拥有可骑大象找犀牛的原始森林。这个充满神秘的国度,像喜马拉雅的冰雪一样,晶莹于物质世界的边缘与精神王国的高处,所以尼泊尔,注定是一个人生不可错过的游地!

漫步加德满都街头

     加德满都1768年已是泥泊尔的首都。常年鲜花盛开,被称为山国的“春城”,还有“寺庙之都”的美誉。漫步于加德满都街头,处处都能让人感觉到这座城市的古老。

    这个城市很明显有许多“小”的特点。马路小,商店小,汽车小。这里虽然马路纵横,但都很小,而且弯弯曲曲,上下高低,除王宫前的大道有宽20多米的街道外,其他的一般只有10多米宽,有的甚至只有3到4米,而且常被行人,车子挤得满满的。马路两边的商店虽然多,但也都很小,一般都是一两间店面,三十多平方。卖的也都是小商品。加德满都的汽车不算少,但一般都是小尺寸的进口车,出租车和一般市民用车几乎是清一色的日本铃木,如几十年前温州的“菲亚特”,跑得满街皆是。

    这个城市又有很多“多”的特点。首先是寺庙佛塔多。整个城市几乎是个寺面佛搭的博物馆,很多地方都是成片的寺庙和佛塔。所以这里有“庙宇多如住宅,佛像多如居民”之说。慢慢逛逛马路,就会发现这里旅游纪念品商店多,咖啡馆多,货币贷换店多。在这里街上的商店几乎一半是卖旅游纪念品的,看看商品,除了佛象和铜器以外,大部分商品来自义乌,琳琅满目,品种繁多。在一条不长的街上,到处都是咖啡馆和货币贷换店,在这里贷换店里可以自由贷换世界上的货币,虽然贷换比率各店稍有浮动,但手续极其方便,据说人民币在这里极受欢迎。

    我们在这里的小街,小店逛了一次又一次,弯弯曲曲,熙熙嚷嚷。我们去贷换店换些尼泊尔卢比;时而和卖主讨价还价,买些小商品;又偶进咖啡店喝杯咖啡或红茶。看着尼泊尔的街头风情,虽然觉得有些混乱,有些拥挤,却觉得新鲜和惬意。似乎在看一幅陈年的画,在读一本未读的书。

一路四季行

    山城博克拉市位于安娜普拉丛山下,是尼泊尔中部的度假胜地,深得世界各国旅游者的喜爱。到尼泊尔的第二天,我们一早就从加德满都出发,驱车去博克拉。去博克拉虽然只有200多公里,但沿着一条长长的谷地而去,海拔从1400多米下降到800米,在这一路上我们也看到尼泊尔的春夏秋冬。

    11月对加德满都来说已是冬天,虽然这里的冬天不太冷,但在清晨出发时,还是能感觉到阵阵的冬天寒意,马路上的行人都穿着皮衣,戴着帽子和手套。半小时后,我们碰到了满路的防暴警察和打着横幅游行的人,原来是一批“毛主义”的支持者为在修宪问题上和政府发生分岐,上街阻断了交通进行示威游行。有幸的是当对峙两方知道我们是中国游客时,很顺利地让我们通过了。

    沿着盘山公路向前而去。不久就觉得气温有所上升,路边出现了美丽的秋叶,一片片红,一片片橙,一片片黄,煞是好看。而当地的居民正忙碌着秋收。这里的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一片片梯田里的水稻已经割倒,整整齐齐地排放在田里,等晒上几天脱粒。尼泊尔的农耕十分原始,全靠人力拍打,连最简单的机械脱粒机都没有。车又往前开了一个多小时,路边的情景又变了。这里的稻子只开始泛黄,没有看到收割了,但是却出现了满山的春花:火红的杜娟,粉红的桃花,一片片金黄色的油菜花,在远处雪山的衬映下,显得格外漂亮。真是一路的春意昂然。

     临近中午,博克拉快到的时侯,地势逐渐平坦。似乎进入一个盆地。天气明显变热。路边出现了高大的热带树,大片的香蕉林,高高的木瓜树,路边背着香蕉的农人汗流浃背,十足的夏日炎炎!

    在200多公里的路程,七小时的旅程里,能看到了四季更迭神奇,让我越发对这个神秘的国度充满期待!

    人民币在尼泊尔

    跑遍了几十个国家,在尼泊尔我第一次感到手执人民币的自豪。人民币在这里币值坚挺,使用方便。极受普通老百姓的欢迎。

    虽然人民币的威望虽然越来越高,但在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很少有人民币能自由使用的。但在尼泊尔可不一样,你可以在这里的货币贷换店自由贷换尼泊尔卢比。也可以直接在市场上使用人民币。在尼泊尔街头卖小商品和菜摊上的小贩都知道人民币和卢比换算汇率。很多时侯,对方知道你用人民币,他会用人民币直接报价。比如买了把小铜锁他要三块五,买了瓶尼泊尔的威士忌他就要二十一元,买了一大盒印度香,他直接要五十块。方便的像国内一样。为了方便给小费,我用20人民币换成了200多卢比,且都是10元面值的纸币,毕竟给几十元卢比总比给几个人民币硬币好看。

    在尼泊尔,拿出几张百元的人民币付账是很吃香的,他们会说“人民币好”,“中国好”。使我们神气得像几年前老外拿上几张百元美钞与我们结账一样。在这里,人民币似乎比美元更吃香。其实与其说是人民币吃香。不如说是我们祖国更富强,中国和中国人都吃香了。

    美丽的博克拉

    去尼泊尔旅游,不得不去博克拉,也不的不说博克拉。博克拉是位于尼泊尔中部喜马拉雅山麓的一个山城,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

    一拉开酒店的窗帘,首先闯入眼帘的就是一望无际的连绵雪山。在窗外花园中鲜花的相映下,显得既秀丽又壮观。我想世界上也只有这里能够一眼看到这连绵几百里的雪山。

    为了让我们能更加感受到雪山的魅力,次日天未亮,导游就把我们带上撒果特山顶观景台。去看看喜马拉雅山的日出。五时稍过,山头上就出现了淡淡的红霞。须臾,红霞的范围越来越大,颜色越来越红。大慨只十几分钟时间,几乎红遍了半边天。瞬间,一轮红日弹腾而出,冉冉而上。整个天边变得通红通红。这气势,让人兴奋,更让人震撼。霎那间,千里雪山也变得白里透红,红光闪闪。在这能闻得到西马拉雅山气息的观景台上,真使人分不清这雪山是红装素裹,还是素装红镶。实使人眼花缭乱。整个观景台上一片哗然。

    当然,市郊平塔山下的费娃湖同样是博克拉美景的一绝。泛舟于费娃湖上,清彻的湖水,如琼浆,似玉液,时而映出平塔山的翠绿,时而映出雪山的洁白。喜马拉雅山鱼尾峰的雪景常似一方浸在碧水中的白玉,让人百看不厌。一叶叶游船的拨起的浪花,惊起了一群群白鸥飞翔。像片片小白云飘浮在湖面之上。这美景,这情趣,似一杯清茗,像一盏美酒,说不清,道不尽。只有身在其中才能细细品味。在这里,相伴我半生的西子湖似乎也要逊色了。

    湖边的绿树下,草亭中,一处处很有情趣的茶座,酒吧,咖啡座也十分可人。泛舟之余,静心进去坐坐,观观这片山湖的潋艳景色,看看这些游客的闲情逸志,实在使人感到轻心和惬意。触景生情,我不由得掏出笔来,在纸上写出了一阙长短句:

鱼头遥遥看不见,

鱼尾巍巍闪高天。

雪山映碧水,

平塔挂紫烟。

半生西子边,

今日起新恋。

万里来此游,

我是真神仙。

    尼泊尔的山民们                             

    为了纪念一位日本登喜马拉雅山而遇难的登山者,日本人在费瓦湖边的山上修筑了一座非常讲究的白塔,命名为世界和平塔。后来山改名成平塔山了。在博克拉旅游,要去平塔山顶看看这世界和平塔,那就得爬近三个小时的山路。在三小时的崎岖山路上,我们接触了很多至今仍住在山上的山民们。

    虽然,山上的生活条件很不好,但住在山上的山民却不少。他们住的房子大多很简陋。虽然也有少数砖瓦房,但一般都是用山上的片石垒起来的房子,屋顶上也只盖着铁皮而已。在大门口插上几根木头就当作大门了。看看他们吃的,穿的也不太好。用水也很困难,即使公用的水龙头也很少。                                                                          

    山民们在山上的工作基本是种地,也养些牛,羊,鸡的。他们种的很多庄稼我连名字也叫不出,听说有些是香料,有些是药材。他们也偶尔在山路边摆个小摊,做点小生意。山上也有简陋的咖啡座和茶座。似乎生活倒也悠闲。当然,住在山上的山民基本上是老人和小孩,青年人大都下山找工作了。

    本来,住在山上的小孩,上学会是个大问题。但是尼泊尔在十年制义务教育上倒作的很好。小孩上学不但不要学费,国家还为学生免费发放校服,提供午餐,并有专车接送远路学生。所以,山民们只把小孩按时送到半山腰的停车场就可以了。

    山上的条件这样差。为什么还有这样多的山民住在山上呢?后来我们才知道;拉扯着他们住在山上的就是世世代代传下来的土地。虽然,这都是一些山地和梯田,零零星星,也并不太肥沃。但毕竟这是他们成长的根。仔细想想。这也可能是把这里一代代年青人送上新生活的阶梯和桥梁。

    圣洁的巴格码提河

    巴格码提河的源头是尼泊尔印度教的圣地。这里有上百个寺庙和佛塔,在印度教中负有盛名的帕苏帕提那寺就在这里。这里也是尼泊尔印度教徒的火葬圣地,是尼泊尔人生命流转的最佳渡口,这里每天都举行很多次火葬仪式。

    巴格码提河是尼泊尔人心目中最圣洁的河。因为它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往南流入印度教的圣河——恒河。据说在这里火化,把骨灰撒入河中,河水就会带着死者的灵魂到恒河之中,然后可以不经过轮回,直接进入天堂。所以,这里是尼泊尔人结束人生最圣洁,最理想的地方。

    这里的火葬仪式容许游客参观,我们在这里看到了火葬仪式的全过程。在帕苏帕提那寺傍的河边有九个火化坛,坛的面积大约为9平方米。其中第一个火化坛只供皇家使用。其他几个为平民使用。我们看到一位死者的亲属把他的遗体斜放在河边。两边点着两支蜡烛。一位仪式主持人象征性的用河水给死者洗脸,敬酒,并在死者的额头抹上颜料,再在其脸上和身上撒上鲜花。亲人们都陪坐在傍边,等待着把死者送上火化坛。

    火化坛上用很粗的木头架起了火化架。木头都是很好的方料。像铁路上用的枕木一样。把这些木头横竖交叉垒起三,四层高。然后把遗体抬放在上面,再在上面盖上稻草。点火以后,稻草和木头都燃起了熊熊烈火,亲人们都在旁边致哀。大约一个多小时侯,火焰慢慢变小,接着几乎熄灭了,变成阵阵青烟。旁边的亲人们一起用竹制的推杆把未全灭火的木头和骨灰全部推入了河中。同时又抛入一把又一把的鲜花。木头,骨灰,鲜花混在一起,静静地随着流水向下游而去。

    在我们看来,这似乎有点残忍但是,尼泊尔人恰认为,这是最圣洁的葬礼。所以,葬礼的自始之终只有鲜花,而没有哭声和眼泪。

    尼泊尔的公共汽车

    尼泊尔是个内陆的山国,经济又欠发达,它的交通既无港口,又无铁路。只有首都加得满都一个很简陋的机场和博克拉一个不常用的小机场。公路几乎是他们唯一的运输方式。公共汽车也几乎是普通老百姓唯一的交通工具。

    不过,尼泊尔的公共汽车是很有些特别的。一是它的外表很特别,几乎每一辆车都把整个车身画的花花绿绿的,车头上还挂了许多五颜六色的飘带和鲜花。这种打扮看起来实在土气,但总感到很有些特色。有些人说这是为了避邪,有些人说这能有效地减少交通事故。

    这里的公共汽车的运行方式也别有一格。上下车很方便,随时可上,随时能下。一个卖票的人站在门口,车门一直开着,行驶中也不关门。很多公共汽车背上的行李架上都按了坐位。人稍一多就有人爬到车背上。听说很多年青人即使人少也喜欢坐在车背上。乡下的公共汽车,坐在车背上的人就更多了。几乎坐得满满的。这种花花绿绿的车身,车背上坐满人的公共汽车。摇摇愰愰地开过,真似乎是一道特别亮丽的风景!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棋手,棋城,棋道 下一篇世外桃源—马尔代夫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温州报业发行广告有限公司 浙江省温州市公园路105号 邮政编码: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