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发行服务 广告服务 公司新闻 发行资讯 订阅卡录入 发现温州

TOP

后印象派
2011-01-14 15:56:18 来源: 】 浏览:23350次 评论:0

    后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主要是指印象派后的一些艺术家虽然曾经做过印象派的通路人,却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他们的艺术理论和实践都不同于印象派,他们不满于太过客观的描绘世界,停留于对物体表面光色的兴趣上。他们主张表现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认为艺术应当忠实于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无需与客观真相完全一致,应当以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去改造客观形象,表现主观化的客观。 

向日葵.jpg

 

名称由来

 

    后印象派,在十九世纪末,许多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他们不满足于片面追求光的色彩,Ë­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于是开始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自觉运用,后印象派从此诞生。

 

代表人物及风格特点

 

    后印象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塞尚、梵高和高更。其根本观点是反对真实的表现自然界的光和色,主张真实地表现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后印象派将形式主义艺术发挥到极致,几乎不顾及任何题材和内容。在艺术表现上,后印象派更加Ë­调构成关系,认为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要表现出“主观化了的客观”。后印象派的绘画对现代诸流派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直接导致了结构主义的诞生。

 

现代艺术之父——塞尚

 

    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法国著名画家,从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现代艺术之父”,在艺术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他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艺术观点,这个观点奠定了西方现代派的理论基础。这个观点就是,艺术不是真实的表现客观事物的形貌色彩,而是真实的表现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塞尚作画,不仅用眼去看,而且用心去感。绘画不仅表现眼睛所看到的,更重要的是表现内心所感到的。

 

    塞尚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提出自然的物象都可以概括成圆柱形、圆锥形和圆球形等几何形。自然对人类来说,主要不是平面而是深度,要重视表现自然景物的形体与结构上的关系以及色彩的层次推移。他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他非常善于用色彩处理画面的空间感,作品中景物无论远近,没有模糊朦胧的地方,十分清新明快,同时又表现出了层次分明的远近透视感和空间感。这种感觉不是由画面上物体的透视线和构图来表现的,而是由物体的色彩及色彩的相互关系表现出来。色彩代替了体积,颜色关系代替了明暗关系,他是在用颜色造型。我们知道,困难在于找到准确的色彩和色彩之间的和谐关系,塞尚则成功地克服了这一困难。塞尚的作品不是盲从地去复制现实,而是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

 

    塞尚的晚年曾一度努力不懈地创作着浴女的构图。他在几幅大型油画中,以一种异常的宏伟感觉创作着这些构图。他也在几幅水彩画上表现了相同的题材,只是表现得更为轻巧、更为自然和亲切。水彩画《浴女们》,似乎就是一股梦魂和气浪的滚滚洪流,这些形象接近音乐更甚于接近建筑。塞尚的代表作品有《玩纸牌者》、《静物》、《圣维克托尼尔山》等。

 

19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梵高

 

    文森特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以下简称梵高),是后印象派中最重要的艺术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自己以及他的生活及内心感受。他的作品,不论是静物《向日Э》、人物自画像《割了耳朵的凡高》、室内画《夜间咖啡馆》,还是风景画《星夜》,都充满了他对生命的热爱,诉诸了他内心Ë­Ö­的感情,不仅是他的投影、他的分身,有时候甚至于赤裸裸地说明了他自己。梵高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是他画的《向日Э》,它在拍卖会上拍出了3990万美元的天价。可是,这样一幅作品的创作者在生前却是贫困孤独、终身坎坷。凡高的艺术道路Ó­暂而辉煌,他27岁学习绘画,37岁去世。在Ó­Ó­的10年中,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成为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式的、世界性的画家。 

 

    梵高面对令人目眩的色彩,产生了Ë­Ö­的情感,推动着他不停的作画,甚至使他忘了自己在绘画。他在一封信中描写了自己当灵感袭来时的创作状态,他说:“感情有时非常Ë­Ö­,使人简直不知道自己是在工作……笔划接续连贯而来,好像一段话或一封信中的词语一样。”总之,用色彩来表现情感,这是凡高最重要的艺术观点。

 

    梵高一生最重要的艺术作品之一《向日Э》不是传统的描绘自然花卉的静物装饰画,而是一幅表现太阳的画,是一首赞美阳光和旺盛生命力的欢乐颂歌。画中,那一朵朵Э花在阳光下怒放,Û­佛“背景上迸发出燃烧的火焰”。梵高表现向日Э的手法,也是别出心裁,他采用了简化的手法描绘物象,使画面富于平面感和装饰的意味。画面以黄色和橙色为主调,绿色与蓝色的细腻笔触,勾勒出花瓣和花茎。籽粒上的浓重色点,具有醒目的效果。那大胆恣肆、坚实有力的笔触,以不同的走势,在明亮、灿烂的底色上找寻不同的结构与色调,把朵朵向日Э表现得光彩夺目,热Ö­奔放,正如凡高有着火一般炽热的感情和Ë­Ö­的艺术气质。在作品中,梵高以《向日Э》的各种花姿来表达自我,有时甚至将自己比拟为向日Э。那些黄色的花朵艳丽得颓废,弯曲的枝干,快要凋零的花朵,展现了生命烘烘Ö­Ö­的过程,也预示着一朝繁华鼎盛之后,终将走向沉重的衰败。从他的作品,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他对苦难的生活无奈,对残酷现实的愤怒和对光明希望的无限渴望。或许,这画恰恰是他悲剧性Ó­暂一生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向日Э苦追太阳的壮Ö­情操,有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志气,恰如凡高执着追求艺术的精神。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这星夜是一种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罗曼艺术家当初在表现基督教的伟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尝试。梵高画的那些爆发的星星,和那个时代空间探索的密切关系,要胜过那个神秘信仰的时代的关系。然而这种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确笔触造成的。那是奔放的,或者是象火焰般的笔触,它来自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并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梵高绘画的标新立异,在于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觉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可以用一种小心谨慎的笔触来加以证明。这种笔触,就象艺术家在绞尽脑汁,准确无误地临摹着他正在观察着的眼前的东西,那种幻象。《星夜》是一幅既亲近又茫远的风景画。这件作品是在圣雷米疗养院画的,时间是1889年6月。他的神经第二次崩溃之后,就住进了这座疗养院。在那儿,他的病情时好时坏,在神志清醒而充满了情感的时候,他就不停地作画。色彩主要是蓝和紫罗兰,同时有规律地跳动着星星发光的黄色。前景中深绿和棕色的白杨树,意味着包围了这个世界的茫茫之夜。

 

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高更

 

    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与塞尚、梵高合称为后印象派三杰。他出生在巴黎,青年时当过船员、店员,后来他弃商从艺,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在绘画的创作上。最初他是由印象派画家毕沙罗引导走向印象派绘画的道路。不久他便改变画风,开始创造一种更偏重艺术家主观幻想、更富于装饰意味的风格。他厌倦繁华而充满纷争的都市生活,向往着淳朴的自然和离群索居的生活方式。高更放弃富裕生活,离开巴黎,远涉重洋,来到太平洋中部赤道以南的热带岛屿——塔希提岛,开始探求他独恃的艺术风格,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作品就是在这里完成的。他用极大的热情表现具有原始美的热带自然,表现远离文明喧扰的、简单淳朴的土著人的生活。他采用近于古代埃及美术中庄严、平稳、安宁而富有图案装饰风格的艺术手法,追求简单、稚拙的粗线条结构形式。在色彩上,他注重色块之间的布局和整体效果,以主观创造来加以安排,使色彩之间的关系简化,多使用较纯的色彩,追求一种跳跃性的或对比的谐和,表现出一种Ë­Ö­的装饰感。高更主张艺术家不仅要表现客观自然,而且还要探求思想中神秘的内心,表现主观的东西。

 

    《两位塔希提妇女》是赞美感官之美的赞美诗。两位妇女的轮廓,象低浮雕一样出现在背景上,人物头部和手臂却是以微妙的明暗变化来表现的。《两位塔希提妇女》描绘的是这个岛上劳动妇女生活的一个场景。高更采用的是近于古埃及壁画的平涂手法,故意显露单线平涂的稚拙结构形式。画上的两个人物极富东方色彩的趣味。大面积平涂色块的装饰画法,使土著人民在Ë­Ö­的阳光下晒成的棕赭色皮肤,与鲜艳的裙子构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高更把这里的热带原始园林简化,并Ë­化了气氛。这幅画上的异国情调,浓郁的自然景物,没有透视感,没有色彩的层次,充满着主观的装饰味道。西方评论家称他的画法为“景泰蓝主义”——大胆的单线平涂色,黑线勾边。    

 

    l897年2月,高更完成了创作生涯中最大的一幅油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这幅画,用他的话来说,“其意义远远超过所有以前的作品;我再也画不出更好的、有同样价值的画来了。在我临终以前我已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人这幅画中了。这里有多少我在种种可怕的环境中所体验过的悲伤之情,这里我的眼睛看得多么真切而且未经校正,以致一切轻率仓促的痕迹荡然无存,它们看见的就是生活本身……整整一个月,我一直处在一种难以形容的癫狂状态之中,昼夜不停地画着这幅画……

新印象派(neo-impressionism)

 

    在印象派的后期,从19世纪80年代起,法国在兴起后印象派的同时,还有另一个继印象主义之后在法国出现的美术流派,那就是新印象派(neo-impressionism)。在近代美术史上,只是试验性的存在了一个Ó­时期,在当时并没有产生重大的影响,但它对现代绘画却带来了不少影响。

 

    19世纪80年代后期,一群受到印象主义Ë­Ö­影响的画家掀起了一场技法革新。他们不用轮廓线条划分形象,而用点状的小笔触,通过合乎科学的光色规律的并置,让无数小色点在观者视觉中混合,从而构成色点组成的形象,“新印象派”故又称“点彩派”。其理论是:①色彩的分割理论,及分割法。②主张色彩、线的表现性与情感的特质相结合。新印象主义既是印象主义的某些技法和科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印象凭直觉、凭经验的写实主义向古典主义(重法则、重理论、重秩序)的转化。

 

    新印象派画家提出新的主张:一是废除在调色板上调色。主张把原色一点点地用科学的规律排列在画面上,让人眼的水晶体去混合色彩,从而产生对色彩的感觉。二是他们主张画面具有永恒和稳定的特点,不是一瞬间的。所以,他们笔下的作品常常像是一张剪纸,人物缺乏主体感,有几何图形的特色。

 

新印象主义的倡导者——修拉

 

    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他潜心研究关于色彩学的著作,试图把感觉加以综合上升到理性分析,变成科学的表现形式。他的画尺寸很大,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有重要地位,因为这些精心设计的作品表现出对几何学和形式结构要素的关注,预示了20世纪抽象艺术家的创作。修拉的代表作是《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1884--1885),在这幅画中,人物众多却很少交搭,画家运用了精确而有条理的科学方法处理人物之间的空间距离。画中稳定的结构关系给人以古典艺术的印象。画面上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的对比成为基本色调。修拉很有才华,可惜英年早逝。

 

新印象主义的发扬者——西涅克

 

    把修拉开创的理论加以发扬的画家是保罗西涅克(Paul Signac)。修拉死后,西涅克成为新印象派的首领。他运用长方形笔触描绘巴黎城市风光和乡间景色,特别是许多水上风光。虽然仍然使用纯色,但画面较为活泼,与修拉的古典气派不尽相同。西涅克还把他和修拉的理论写成专著《从德拉克罗瓦到新印象主义》,总结了从法国浪漫主义到印象主义再到新印象主义的实践和理论。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中国普利兹克第一人 王澍 下一篇印象派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温州报业发行广告有限公司 浙江省温州市公园路105号 邮政编码:325000